为适应吉林省的气候特点,于1952年~1958年利用从青黄生产用种“青黄”中分离出来的发育快, 生活力强的个体,采用蛾区饲育,蛾区与个体相结合的系统选择方法,拴茧记龄,定向培育,选育出二化性柞蚕早熟品种——小黄皮。该品种龄期短,适应性强,产量较稳定。是我省最早培育出的柞蚕新品种。
主要特征特性: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卵棕色, 卵壳乳白色 , 椭圆形。幼虫: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五龄期蚕体背槐花黄绿色,体侧橄榄绿色,气门上线黄色,体型较小,五龄蚕体重24.8克。茧:米色,雌茧长47.9mm,茧幅25.4mm;雄茧长41.8mm,茧幅22.6mm。蛹:黑褐色,雌蛹体长38mm,体幅17mm,体重7.2克 ;雄蛹体长38mm,体幅15.5克,体重6克。成虫:雌蛾棕色,体长42mm, 体幅23mm,翅展154mm;雄蛾棕色,体长39mm,体幅15mm,翅展141mm。单蛾产卵225粒,产卵量2.06克,造卵数254粒,产卵率88.7%。克卵数109粒。实用孵化率97.8%,克蚁蚕数136头,眠起齐一,食性强,营茧齐,全龄经过:春蚕(日平均温17.4℃)48天,秋蚕(日平均温17.4℃)43 天。幼虫生命率 97.2% ,虫蛹统一生命率96.4%,收蚁结茧率46%。千粒重8.5千克,全茧量 8.69 克 ,茧层量 0.91 克 ,茧层率10.47%。茧丝长850米,解舒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