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办公电话:0432-64811520 | |
养蚕结出致富茧 创收脱贫争当先锋——记吉林省东辽县赵亮蚕业专业合作社养蚕结出致富茧 创收脱贫争当先 ——记吉林省东辽县赵亮蚕业专业合作社社长—赵亮 “汗雨换来丰景,欢情酣涌心头。农民喜把蚕茧收,好梦满装背篓。”放养柞蚕每年在春、秋两季进行,不与农事争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对于多年来从事蚕业放养、制种的赵亮来说,蚕业不仅让他摆脱贫困,同时也成就了个人梦想。 赵亮是吉林省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地地道道的一位农民。祖祖辈辈一直务农,家乡虽然山美、水美但人均耕地少、河流冲刷耕地导致当地居民收入甚微,不少人外出打工。起初,赵亮也是怀揣着创一番事业的心情到一些经济状况好的沿海城市打拼,可几年下来,只白白浪费了时间,没有收获。不得已,赵亮又回到了滋养他长大的家乡。 老营村因为村民经济收入低顶着“贫困村”的帽子。这让赵亮认识到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不是出路。机缘巧合,赵亮结识了一位蚕业工作者,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走上了养蚕、制种的道路。可养蚕对赵亮来说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养好蚕,赵亮有时候一连盯上三四天,没睡过囫囵觉,饭也顾不得吃。头三年,按照赵亮的说法就是赔钱,他也曾想放弃过。但除了养蚕,他再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出路,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虽然小有成就但规模小,技术缺,办法少,成为赵亮养蚕事业难以发展壮大的拦路虎。养蚕不能闭门造车,自己的力量终究有限。想到这一点后,赵亮联系到了国家蚕桑体系吉林站工作人员。得知赵亮的状况后,工作人员非常支持,积极安排赵亮学习养蚕制种技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赵亮先后引进吉林省蚕业科学院高质量原种青六、882、L7698、大四等,坚持投放无毒卵。针对东辽县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春天温度低等不利的气候特征,采取了室内保护育措施。同时,赵亮积极参加科研单位组织的培训班,经过专家细心指导,极大地减少了微粒子病发生率,提高了柞蚕抗病能力,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一番辛苦下来,换来的是蚕茧的大丰收,村里人见了都十分羡慕。赵亮手里的票子多了,并没有忘记身边父老乡亲,凡是有感兴趣的,他就传授技术,牵桥搭线一起参加培训班。终于在2013年,赵亮成立了蚕业专业合作社,成员由5人发展到50余户,间接带动周边110户农民从事蚕放养、制种,创造产值200余万元。赵亮的合作社面积达180公顷,制种室1000㎡、保种库房200㎡、技术人员5人、检验员2名。这不仅发展了蚕业、增加蚕民收入、同时也带动劳动力增收。目前,赵亮的蚕产业正不断壮大,应蚕民的要求,每年制种都要抢前抓早,所以在技术上的需求更加迫切,赵亮说他将一如既往保持向前奔跑的状态,虚心听取蚕业专家意见,积极参加蚕业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班,掌握先进技能,在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方面始终当个领跑者。 昔日的老营村青山不改,但村民的物质生活、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转变。农民可在务农之余从事蚕业放养,短短几月便创收上万元。赵亮也从原来的贫困交加的弱者摇身变成收入几十万的蚕业大户,他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乡亲们共同脱贫,这让他常常因此而自豪不已。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蚕业带给贫困农民的不仅仅是创收的手段,更是一种自食其力、因地制宜的生存能力。 |